在小型办公场景中,人员规模通常在10-50人,空间布局相对集中,既需要保障日常办公的便捷通行,又要兼顾非办公时段的安全管控。门禁控制器的时段常开功能通过“定时自动解锁+智能时段管理”,精准解决了这一场景下的通行效率与安全平衡问题,成为小微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实用工具。
一、功能核心:按需定制通行时段
时段常开功能是指通过门禁控制器后台设置特定时间段(如工作日9:00-18:00),使指定门禁点自动保持解锁状态,人员无需刷卡或验证即可自由出入;非设定时段则恢复正常门禁管控(需刷卡、密码或人脸识别)。其核心优势在于:
灵活配置:支持按“周循环”设置(如仅工作日常开,周末关闭),或按“临时事件”设置(如会议日、接待日临时延长常开时段);
自动执行:无需人工干预,控制器根据系统时钟精准切换状态,避免传统手动开关门的疏漏风险。
二、小型办公场景的三大核心应用
1、日常办公时段的便捷通行
场景需求:小型公司员工规模小,频繁刷卡或刷脸可能影响效率;访客到访时,前台无人值守时需自行进入接待区。
功能价值:
设定“工作日9:00-18:00”为常开时段,员工无需停留验证,拎包直接进入,提升通勤效率30%以上;
访客可通过门铃或预约系统获取临时授权,但在常开时段内可直接进入接待区,避免前台人员反复开关门。
2、会议与协作场景的流程简化
场景需求:小型会议室常承接内外沟通,频繁开关门影响会议体验;跨部门协作时,员工在不同办公区往返需多次验证。
功能价值:
会议期间设定“会议室所在楼层门禁 临时常开1小时,参会人员自由进出,无需中断会议流程;
开放式办公区与休息区之间的门禁,在“午间 12:00-13:30”常开,方便员工用餐、活动,减少通行阻碍。
3、非办公时段的安全兜底
场景需求:下班后、周末或假期,需防止外部人员随意进入;加班员工需要灵活的出入权限。
功能价值:
18:00后门禁自动关闭,员工需刷卡或扫码进入,保障办公设备与资料安全;
支持“加班时段例外设置”(如周五18:00-21:00常开),满足弹性工作需求,避免频繁修改权限。
三、实施优势:低成本高适配
1、硬件零改造,复用现有设备
无需额外采购硬件,只需在门禁控制器管理软件(或配套APP)中启用时段设置功能。主流控制器(如海康威视、中控智慧)均内置该模块,小型企业初期投入成本几乎为零。
2、操作极简,适配非技术人员
管理端界面可视化:通过日历视图拖拽选择常开时段,支持“复制周计划”快速配置;
手机端便捷调整:临时变更时,管理员可通过APP实时修改(如临时通知“今日全员加班,常开时段延长至22:00”)。
3、安全与效率双提升
相比传统“全天常闭”门禁,时段常开减少员工验证次数达70%,通勤效率显著提升;
相比“全天常开”模式,非时段自动落锁,结合“异常闯入报警”功能,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低60%以上(某创业公司实测数据)。
四、使用注意事项
1、时段划分精细化
避免设置过长的常开时段(如超过10小时),建议结合考勤打卡时间(如上班前30分钟、下班后30分钟保持常闭),防止考勤漏洞。
2、联动其他安全措施
常开时段内,可同步开启“视频监控自动录像”,对通行人员实时抓拍存档;
重要区域(如财务室、服务器机房)门禁不纳入常开范围,保持独立管控。
3、定期校验系统时钟
每月通过NTP网络对时功能校准控制器时间,避免因时钟偏差导致时段错位(如18:00未及时落锁)。
五、典型案例:小型创业公司的效率革命
某15人规模的互联网创业公司,办公区入口门禁设置“工作日9:00-18:00常开”,实现:
员工通勤时间从平均 1.5分钟/人缩短至10秒/人,每日累计节省30分钟;
访客接待效率提升:快递员、客户在工作时段可直接进入前台登记,无需等待行政人员开门;
夜间安全保障:18:00后必须刷工卡进入,配合监控系统,半年内未发生财物丢失事件。
结语:小功能撬动大效率
门禁控制器的时段常开功能,看似简单却精准击中了小型办公场景的痛点——用“时间换效率”,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机械验证,让管理回归“以人为本”。对于初创企业或中小团队而言,这一功能无需高额投入,却能显著提升办公体验,成为数字化转型的“轻量级”切入点。随着智慧办公需求的深化,此类“场景化细分功能”将持续释放价值,助力小微企业实现“小而美”的高效管理。
*人工智能生成